唐登华谈家庭三角关系:形成、结果、联盟、以及替罪羊

提到三角关系,我们很容易想到三角恋爱、领导和下属间玩平衡,同学间拉帮结派,跟谁好不跟谁好等。



这里着重跟讨论的是,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如果两人关系很亲密、放松,他们沉浸在二人世界里,不容易给第三方留空间;如果两人关系很疏离,比如和陌生人的一面之交,这也涉及不到关于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一定不是亲密幸福的两人关系,也不是完全不相关或者仅有一面之交的两人关系。




两个人分也分不开,在一起又冲突,这时候才能形成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的形成是人类面对焦虑时的自然的倾向。




这两人,尤其是分化度不高的两人,他们一面不能忍受关系的疏离,一面又不能分开,就不得不牵扯到第三者。




这可以缓解压力,使得焦虑减轻,同时把冲突冻结在原点。

当第三方被牵扯进来,焦虑移向第三方,新的平衡得以出现。但矛盾和冲突常常是被掩盖,暂时平复下来的,冲突还是在那里。




比如,丈夫工作忙不回家。太太对丈夫比较依赖,但又是指责的。太太越抱怨,丈夫就越不回家,关系就越冷淡。这时候,孩子会被牵扯进来,母 子结盟。妈妈把自己的依赖投向孩子,孩子一面跟妈妈关系比较紧密,但另一面又忍受不了妈妈的过度干涉和控制,出现情绪问题,甚至厌学。夫 妻关系的冲突程度看起来降低了,实际上冲突问题依然还存在,停留在原点。

三角关系的棘手之处不在于抱怨或者寻求缓解,而是长期性回避问题会破坏甚至侵蚀家庭关系的基础。



三角关系是怎么形成的?可以从这五步来看。



首先,人类天生有两股力量,一种力量是跟别人联结,建立亲密关系;另一种力量是与人有别,建立边界。


两股力量斗争中,我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夫 妻双方对亲密需要和个别化需要的期待也不一致。


夫 妻双方试图在亲密需要和个别化间获得平衡时,张力出现。有时候,太太的亲密需要多一点,丈夫的空间需求多一点。


**步夫 妻双方试图在亲密需要和个别化间获得平衡时,张力出现,焦虑也出现


第二步:当焦虑达到一定水平时,其中一方或者两方会将分化程度不高的第三者拉入其中,形成三角关系;


第三步:焦虑情绪泛滥到第三者身上,原有二人系统的焦虑被冲淡。


第四步:新的三角关系比两人关系更稳定,并且灵活;


第五步:如果焦虑水平持续升高,这个三角关系中的个体会继续拉入拉入更多的人,直到很多人都被卷入其中。


这就是三角关系形成的过程。






三角关系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一般来讲,有四种比较典型的结果。



  • 2+1=失平衡



一个平衡的两人关系,因为增加第三个人而失去平衡。比较典型的就是,在没有孩子之前,夫 妻关系很和谐,两人很幸福。孩子出生以后出现矛盾,丈夫抱怨太太只关心儿子,不再关心自己。这就是2+1导致一种失平衡。



  • 2+1=平衡

一个不平衡的两人关系,因为增加了第三人而达到平衡了。比如两个原生家庭差异比较大,王子和灰姑娘组建了家庭。在没有孩子的阶段,他们常常需要比较长的磨合过程。一旦有了孩子,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夫 妻间的矛盾会缓和。这就是2+1导致的一种平衡。


  • 3-1=失平衡

孩子长大离开家以后,夫 妻俩重新回到两人世界,矛盾重新凸显。这就是第三个结果,3-1=失平衡。就是一个平衡的两人关系,因为第三人的离去而失去平衡。


  • 3-1=平衡


这个结果是不平衡的两人关系,因为第三人的离开而达到平衡。比较典型是婆媳关系,婆婆跟两个年轻人住在一起,会导致很多的冲突。一旦婆婆离开了,夫 妻的矛盾会减少,这就是3-1=平衡。

这就是三角关系常见的四种结果。


     


在家庭三角关系中,冲突中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往往会拉住孩子,与孩子形成联盟,共同对抗另一方,从而在家庭系统中形成暗流涌动的关系网络


 

  • 公开联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与父母的联盟关系是公开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公开迫使孩子结盟对抗另一方。


image


在图中,F是父亲,M是母亲,C是孩子。

**个模型里,父亲和母亲关系一般,父亲和儿子是结盟关系,有非常亲密的联结;第二种模型里,父亲和母亲间的关系是隔离的,孩子和母亲一般,父亲就和孩子结盟;第三种模型里,父亲跟母亲的关系非常糟糕,孩子和父亲一样,跟母亲的关系也很隔离。父亲和儿子就联结很紧,形成结盟。




**个模型是相对比较轻的。结盟关系不是旨在对抗父母亲的另一方。




第二种模型和第三种模型里,三角化更加明显。

父母亲是隔离的,或者父母亲一方与孩子也是隔离的。这两种模型的不同在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公开迫使孩子与自己结盟,去对抗另外一方。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双方都是他的亲生父母,被 迫使跟任何一方结盟,孩子都会非常焦虑。

被抛弃的父母一方可能放弃,也可能退缩或者反抗打破这种联盟。


 

  • 私密联盟


 
三角关系还有一种变式,我们叫秘密联盟。联盟向被抛弃的父母一方是保密的。




在秘密联盟里,如果父母亲是冲突隔离的,孩子跟父母双方的关系都很紧密,那么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公开迫使孩子结盟去对抗另一方。

儿童处于这样的情形中,会经常出现选择困难,不能公开表达站在哪边或者反抗哪边,形成两个秘密联盟。


 

  • 双面间谍



孩子与父母双方都建立了秘密联盟,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双面间谍”。

这种三角关系会带来冲突的转移,夫 妻的矛盾转移到第三方身上。孩子可以是双边结盟,也可以是双边的不结盟。

还有的孩子会出现忧郁、焦虑或者注意力失调。孩子成了家庭的焦点,夫 妻间的问题被淡化。






在不平衡三角关系中,孩子往往是家庭压力的承受者。

结构派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曾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三角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每当父母争吵时,孩子的游离脂肪酸就会迅猛增加。这个游离脂肪酸就是孩子焦虑紧张的一个指标。



  • 行为反抗


在三角关系中,当被卷入的孩子感受到界限被侵犯、被控制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和对抗的行为。比如,妻子得不到丈夫的情感满足,就把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儿子身上,过度干涉和控制儿子。当这种过度控制到了一定的程度,儿子就会开始逆反,出现厌学、网瘾等一系列问题。母亲越管教,孩子越逆反,在三角关系中形成了新的矛盾冲突。



  • 情感召唤

当家庭成员缺位时,孩子会用症状召唤缺位的成员“回家”。在一个神经性厌食的女孩家中,父母关系疏离。父亲长期不在家,也很少关心孩子。自从女儿出现厌食的问题以后,父亲开始关注女儿,留在家里监督女儿吃饭。夫 妻之间的交流也因为女儿的问题而多了起来。



无数青少年在家庭三角关系中承担了这样的情感召唤使命


 

  •  道德防御


在另一些父母矛盾激化的家庭中,孩子会表现得异常乖巧懂事。他们会主动进行自我归因,将家庭问题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费尔贝恩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对坏客体的道德防御”。

费尔贝恩在一项受虐 待儿童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在家庭中受忽视和虐 待的儿童会为自己的家庭辩护,声称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很好。他将这种现象叫做“对坏客体的道德防御”。




探讨家庭中的三角化,无疑将为我们理解家庭系统提供清晰视角,也将是我们在实践、治疗中不可避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