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有**症?| 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带你戳穿人生的幻象(上)

“你看起来不像坏人”

“这就是我高明的地方”

电影《火柴人》是由雷德利·斯科特指导, 尼古拉斯·凯奇,山姆·洛克威尔和艾莉森·洛曼主演的一部犯罪喜剧片。火柴人(Matchtick Men)是美国俚语,指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而这部电影的两个主角,罗伊与弗兰克就是这样一对合作无间的骗徒。

两人以贩卖滤水器为诈骗手段。上当的买主为了获得这对骗徒所声称的虚构赠品,包括车子、珠宝、海外旅游等等,通常花超过十倍以上的金钱购买廉价的滤水器。这些小骗局让这两个火柴人赚进可观的财富,进一步变成谋利的合伙关系。

罗伊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艺术,不是诈骗。因为所有的被害者都是经由他的说服,自愿地把钱拿出来给他,他既没有偷也没有抢。他一直用这样牵强的理由掩饰自己心中的罪恶感

另一方面,罗伊的私生活并不顺利。他患有强迫症及广场恐惧症,除了行骗外,他过着深居简出、没有任何朋友的生活。罗伊感到疾病深深威胁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于是他开始寻求心理分析师的帮助,以期能够尽快恢复自己的骗徒生涯。

强迫症近些年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每次下楼后都要重新上去看门到底有没有锁好。”

“不管多烂的剧都会从头看到尾,绝不会弃剧。”

“无论有没有尿意我睡前都要去上个厕所...”

似乎每个人的生活细节都能够和强迫症扯上一点关系。甚至一些公司的招聘启事上也公然写着希望应聘者有轻微“强迫症”。但是,强迫症真的已经成为人人都可以有的病了吗?

Seed课程《常见心理问题及临床表现》中,老师让大家通过观看《火柴人》,来了解强迫症的表现及治疗,希望大家更多思考精神健康对于个体、家庭和社会意味着什么,如何更好与精神健康问题相处。

我们也摘取了一些同学们的作业,与大家一起看看,强迫症到底是不是我们在通常语境中所理解的那样,让我们透过他们的文字走进强迫症患者的世界。

01

强迫症的症状有哪些


“我控制不住我寄几啊”


部分内容来自:Ho'oponopono

Seed四期学员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最新版(DSM-5),强迫症诊断标准的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两个方面。

强迫观念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的焦虑或痛苦。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行为)。

电影中罗伊的强迫观念表现在:

  • 强迫联想:对某些特定词语时有联想,当搭档说出时会阻止对方。

  • 每当收银员结账数钱时,抑制不住要想接着继续往下数。

  • 总是觉得周围的环境很脏,总有抑制不住想要去打扫的观念。

强迫行为


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电影中罗伊的强迫行为有:

  • 强迫清洗:过分频繁地洗手。不能忍受地毯的一点点污渍,要清洗干净。药片被冲走时高度焦虑,对房间过分清理,将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清洗了一遍。

  • 强迫整理:家具里的衣服和鞋子摆放有序。

  • 强迫检查、强迫仪式:每天出门都会仔细检查门窗。

  • 强迫计数:开关门窗说一二三,共三次。


02

强迫症的病因


“真相不止有一个”


内容来自:零兮

Seed四期学员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社会心理因素、性格特征、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也与患者的认知行为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人,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神经-内分泌因素


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性格特征


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最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社会心理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

认知行为模式

焦虑刺激源引发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患者通过采取安全行为减少了焦虑,因为焦虑较少,安全行为被强化,形成了强迫行为。患者通过反复的采取强迫行为阻止了焦虑完全的消失。

(未完待续)

新乡市心灵港心理咨询中心欢迎您!电话:15837331085